我想了整整一晚,今天是十號,針對幾個點,我必須用文字記錄下來。
第一,這個活動,不是學運,從一開始就不是,只是參與者較多為學生。這點我很不願意提,也很不想承認,但我不得不面對現實,它真的不是一個學生運動,只是碰巧學生居多。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覺得即使是學運也不該劃區域去做劃分,隔開民眾與靜坐學生等等,最後他覺得:「他們始終沒有去思考,為什麼這麼好的概念,卻得不到廣大迴響。」要看全文的可能要自己去找找,在批踢踢兔的8A版出現過,文章名稱是:參與學運(?)作者:bnman。
該篇文章很棒,點出幾個很重要的疑慮,但是在我的眼裡,這篇文章不是那麼讓人舒服,此外這次活動有幾個部份讓我有點感冒,我想還是做一些簡短的說明,表達看法:檢討、批判都是好事,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那篇文章整體給人這種感覺,我覺得很不好;我對於學運的參加份子,有很極端的堅持,我覺得主要成員應以學生、教授老師為主體,我不覺得應該讓過多民眾融入,但也不贊成與民眾完全切割,這也是前幾篇我有提到的簡單機制,稍作劃分。
##CONTINUE##
第二,我一直以為這會是個學運,但是看到第三天,這麼多因素、事情接連讓整個活動演變至今,這已經是一個公民運動、社會運動,定調不是學運(從一開始就不是)。你問我是哪種運動,有這麼重要嗎?對我來說,名實相不相符,是很重要的事情,再者,我認為學運本身應該維持其純粹性,從參加的份子開始便要有一點限制。
為何堅持這點?我認為學生運動的主體要清楚,而且學生是比較有機會有可能做到超越藍綠的族群,光看網路上那種樣子,都會有學生搞不清楚狀況、無的放矢、恣意抹上色彩,更何況是一般的民眾,所以我才想強調學運組成的主體應該要有其純粹性。
第三,表達的方式、呈現的方式。這也是網路上吵的沸沸揚揚的問題,我從幾個角度、幾個這幾天發生或是做過的事情來闡述。當我在行政院前被強制驅離、架上警車,這裡提供三立當時拍攝的畫面。
大約一分鐘左右,就可以看到我,我最訝異的是,我連頭都沒抬,居然在這新聞撥出後,我接到好幾通電話,問我是否還好。題外話結束,當我上了警車,和那些警察們大眼瞪小眼,整車都不知道自己將被載到哪裡,但我們(包含警察)都知道五點半在自由廣場要繼續這個運動,我所在的那台警備車,後來我們發現自己將被載往松山火車站那一塊區域,在這之前,我酸酸地說:「麻煩自由廣場下車,謝謝」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對於現實的不滿經常會用這種方式去傳達,話一出,整車都笑了,但是有例外。
警察們也笑了,我懂所有人累了一天、好幾天,我也知道被抬上車的大家心裡正充滿著無奈,我用我的方式讓氣氛不要那麼緊繃,警察們懂、大部分車上的同學也懂,後來警察們在車上詢問各位同學是否有受傷或哪裡不舒服,有人開玩笑說心靈受創,中正分局的巡警也苦笑著安撫著我們,也告訴我們將下車的地方有醫院,如果真的有不舒服記得去就醫。
還有更好笑的,有人說,主治醫師該不會是馬英九吧?我則添言:「哎呀,護士劉兆玄,讓我們早早超生。」又是一陣笑聲,我則看著那幾位嚴肅的同學眉頭越皺越緊,心裡甚是痛快。
同車有幾位同學,很嚴肅的在下車後對我們說:「請你們嚴肅一點」然後不屑與我們為伍似的,話說完後就離去。在他們離去後,其他人被這話弄得有一點不舒服,我涼涼地:「Why so serious?」然後其他人就笑了,於是我們先去買了一點水、乾糧,跳上捷運前往自由廣場,在那個時候認識了一些朋友。
記得新聞媒體、網友這幾天最愛酸諷靜坐同學的話嗎?「唉呀你們根本就是去野餐的~」發言人許同學回應,怎麼看都很酸諷(我喜歡),不過有人認為他的發言失當。是的,因為媒體的關係,在發言上必須特別小心,這個我也同意。
這件事情是該被檢討,也是整個過程中,一直讓在那裡的各位很無力的狀況。同時我也被幾個念頭拉扯著。當關心的民眾用他們的力量支持,送食物、送飲料,你能告訴他們:「食物只接受泡麵、飲料只要白開水」這樣的話嗎?他們送來的食物源源不絕,即使呼籲不要再送物資來了,他們仍執意要送,後來很多物資經過緊急聯絡食物銀行,才解除了過度浪費食物資源的情況。
更多時候,可愛的民眾有時也讓人很頭痛,物資丟了就離去,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這剛好被有心人士拿來批鬥,這種無可避免的被批鬥要素,我想也只能默默接受,關於這點,我無法去和他們爭辯。
至於其他人在吃東西、喝飲料,被拍攝,就被解讀為是在野餐,但是:「為什麼靜坐一定要絕食?為什麼日本人道歉就一定要他們切腹或鞠躬九十度?為什麼學運一定要在行動上符合刻板印象裡的絕食?」最討厭的是,有人質疑,而回應者說要挑戰刻板印象時,又被批說等人家問了才這樣回答。那些光挑這些事情批鬥的人,我真的無力去回應,因為那種感覺是為反而反,而非真正的批判,我拒絕置評,同時要強烈的表達我的不屑。「之所以吃喝,並不是為了挑戰刻板印象,因為不存在這樣的動機。」我在批踢踢兔看到montine網友這麼回應,我覺得解釋的很好,在此引用。
我不認為學運一定要以絕食、不得吃喝、不能有聲音這樣的方式進行,但同時我也要批判,現場名為靜坐,但卻一直處於吵鬧的狀態,可以和身旁的人討論、交流,但當我看到主持的人(九號當天)一直在找不同的人來講話、鼓譟等等的時候,我開始有點反胃,很想請他閉嘴,還給這個活動一點寧靜。
我在那裡,提出各種對於現場的建議(我文章裡所提過的,我都有往決策小組那邊反應,但我也知道,突發狀況像是鬧場實在太多,他們很可能忙著處理那些事情,就漏掉我的意見),但最後什麼都沒改變,現場依舊以這種方式進行,我感到無力,便離開。我相信有人,只是不知道有多少,與我有相同的看法,最後與我有相同的行動:離開。
第四,缺乏滾雪球效應。會滾不起來的原因,實在是太多,我無法去論述每一個原因阻止了多少學生被滾進雪球。而又有多少的原因,讓原本滾進雪球的學生,默默的離開這個雪球?
第五,有一位台大的教授在現場說:「這次的活動,延續當然很重要,但是各位都還只是學生,不要把太多包袱、期待背在身上」大致上是這個意思,我很認同,光是這個運動可以出來,就已經是個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時我覺得,網路上的聲音、民眾的反應,再再的顯示:「大家對這個運動的期待,太高、也超乎想像」
大致上,目前整理好的,差不多就是這些,若有其他,會再補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