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三明堂 / 吃吃看(Tasters)

  

  其實三明堂位置不難找,就在天母新光三越AB兩棟之間那條小路直走,當你發現右前方是全家便利商店的時候,三明堂就在左近,沒有大招牌,但也不難找。

  

  朋友在研究價目表。
  
##CONTINUE##
  

  看過迴紋針老師的部落格一定對三明堂有印象,尤其是迴老念念不忘的草莓大福(而且要草莓季節才對味)。這次我們是來吃正餐,碰巧不久前的某雜誌有專訪三明堂,找來了拜犬女王裡的學長-溫昇豪作該店的專題人物。

  

  肚子不甚餓的某友大龜,點了特製烏龍涼麵,NTD.160,樣子非常清爽,旁邊有一小碗醬汁可以沾著吃,附小菜、蔥花和味增湯。

  

  大龜說非常彈牙而且有嚼勁,另一友人夾了一條去吃還被他碎嘴,哈。是一道很簡單又清涼的家常麵點,沾點醬汁、灑點蔥花(不過蔥花好像是要加在味噌湯裡面的)

   

  小菜嘛,所以圖小一點XD左邊是梅子凍,但是口感比較像菜燕,右邊的我叫不出名堂,有點像醃漬白蘿蔔,鹹鹹的。

  

  我點的特製豆皮麻糬烏龍麵,醬油湯很清澈卻有著樸實的香氣,配料很簡單的就是魚板、蟹肉條,些許的青菜與海菜(海帶?),還有一塊從日本直送台灣的豆皮麻糬,再灑上一點炸過的麵衣。

  

  即使是湯麵,這烏龍麵的嚼勁還是很夠,我不禁為幾個小時前那一碗咖哩烏龍麵感到哀傷。刻意留了一些麵等個十來分鐘才吃,依然彈牙,而這塊豆皮麻糬留在最後才入口,單吃咀嚼出米香,跟著豆皮和一點湯入口,又是另一番滋味,這樣一碗的份量其實挺足夠了。

  

  飯後來了一顆草莓大福,雖然早就做好過了草莓季的心理準備,但沒想到有這麼慘烈,我是說裡面那顆草莓。

  

  整個很乾...紅豆餡不甜不膩再好吃,還是有缺憾,就是那顆乾逼巴的草莓,在這之前最喜歡的草莓大福是山崎麵包在草莓季時販售的,雖然山崎麵包的紅豆餡有點過甜,但那草莓很多汁。如迴老所言,這種東西還是該趁對的季節吃才是。

  

  飽足後信步沿路經過日僑學校、美國學校,來到吃吃看Tasters,再過去一點就是出名的茉莉漢堡。吃吃看很像一個小家庭烘焙坊,一進去左邊就是大冰櫃,右邊擺著幾個冰箱,再往裡面會看到堆滿了烘焙的材料。

  

  

  很有趣的是,吃吃看外面有個像佈告欄的東西,照片裡那位外國朋友就在端詳那個佈告欄,上面很多像是租屋、找家教老師等等的訊息,有一點置身國外的感覺。

  

  切片的原味起士蛋糕 NTD.45,半個NTD.230。樣子跟吃起來的感覺都很像自己做的,用料很扎實,雖然外觀不是很美,可是這種真材實料的樸實感我很喜歡,我跟大龜都覺得比起日出,吃吃看更得我們的青睞。不過切片並不大,跟亞尼克的切片差不多。

  

  

  燕麥巧克力 NTD.35,我留到今早才吃,很紮實的口感,小小一塊,卻很可以飽足。

  

  大龜買的棉花糖巧克力蛋糕 NTD.35,上面是棉花糖,下面的蛋糕體口感像布朗尼,有一點濕潤,據他說,這個就更像女友做的了。吃個蛋糕也要放閃光...。

  

  另一有人點的巧克力波士頓派,我都還沒來得及拍照就不見了...據他說味道很棒,比起另一間在桃園的麵包店,味道更好,大家都很愛比較一下XD。過幾天可能會想去一次買它個好幾片不同款回來吃個夠(笑)。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MOMI&TOY'S / HIRASHIMA平島@天母SOGO

  

  前幾天翻著社區交誼廳每週會訂的週刊,是上禮拜的內容,哪一間出版的我就不說了,剛好看到在介紹天母SOGO,提到裡面有一間日式的可麗餅值得一試,還訪問了旅日的網友,說是這間可麗餅在日本是一間蠻好吃的店,心想應該可以是試試看。

  
  
  天母SOGO八樓的特點在於大餐廳跟美食街都在同一層,又,該週刊訪問了美食街裏面其中一間日本賣餫飩丼的店家,說是咖哩烏龍麵很有特色,烏龍麵在日籍主廚堅持下採當日現做、現點現煮,彈牙有勁,便興致勃勃地同兩位友人去那邊晃晃,順便吃吃喝喝。

##CONTINUE##
  還好,我其實最主要是想去三明堂跟Tasters,不然真的是會嘔死。

  進了SOGO直下B1,便看見MOMI&TOY'S這間賣可麗餅的攤位,標榜非脆皮的餅皮,再看看一堆人在排隊,隊伍沒有很長,便排了進去,看了價目表之後,我心想:「不好吃你就死定了」因為價格驚人。



  

  草莓鮮奶油,NTD.95,價格還是調降之後的喔,貼起來的部分仔細看,原本似乎是一百多,再看看圖片,這樣一份可麗餅裡面不知道那些草苺切片疊一疊有沒有到一顆。

  

  香蕉巧克力鮮奶油一樣是NTD.95一份,根據我觀察現場的製作,一份大概是用了三分之一根香蕉,跟酷聖石加的量是一樣的。

  

  

  某一位不屑點的友人一邊看他們製作一邊涼涼地說:「我家附近賣蛋餅的只要18塊(他在嘲笑那個餅皮太薄,光都可以透過去);捲成那樣,是在做手卷嗎?超市有更便宜的喔XD。」

  

  老實說,吃起來真的不怎麼樣:鮮奶油不冰,可以想像一下常溫鮮奶油吃起來有多恐怖;水果就算了,可是這種點心組合,總不該都是常溫的狀態吧?是啦,生意是很好、備料不及blablabla,可是我花快一百塊拿到這種捲起來跟一隻手捲差不多大小的東西,粗糙隨便。

  這種的確是還算平民的點心,擺在百貨公司裡面,價格高一些可以理解,但是品質哪裡去了?我的願付價格最多只有六十塊新台幣,多付的就算是買個教訓好了。

  摸摸鼻子上了八樓,我還餓著肚子,想找點鹹食。

  

  下午三點,八樓居然還滿滿的都是人。

  

  

  好不容易找到位置,我點了一份開幕套餐,特價NTD.180,原價兩百。店員很親切,感覺他們的餐點應該會跟他一樣誠懇。按了幾下快門便趕緊食用。

  

  豆皮壽司,沒什麼特別。

  

  日式炸雞,或稱唐揚(?),它是冷的,是-冷-的-!雖然沒有骨頭沒有湯汁又油,但它是冷的這件事情讓我很不能接受,好,它只是附餐,不要太苛責。

  

  咖哩湯汁非常的香,當我滿心歡喜的夾起麵條...

  

  居然就斷了,斷-了-!而且為什麼烏龍麵是扁的...好,我們不要有刻板印象,烏龍麵也可以有扁的,只是,這份烏龍麵,一夾就斷,完全不彈牙、完全沒有嚼勁,我家附近賣板條、賣家常麵條的表現都來的比這個好,只要四十塊就可以吃到。

  不要跟我說麵條泡太久,上桌不到一分鐘我就吃了,才泡一分鐘就失去彈性的麵條,想唬誰?泡麵都比它耐!把那個日籍主廚給我叫出來...台灣不是你可以這樣混的地方,加油,好嗎?

  

  某友再度涼涼地:「唉唷,美食街嘛,不意外~」我突然很想去檢舉該雜誌廣告不實,累的我荷包少了三張一百塊還吃得一肚子氣。然後我再也不相信雜誌跟百貨公司的美食街了。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拿時間作為一種安慰劑

  家父又飛去大陸上班後的第三天,正逢星期日晚上,正覺得一切都很順遂的時候,晚上我敲打著鍵盤,點著滑鼠,正進行例行公事:看一下閱讀器有沒有新文章、批踢踢兔個版列表沒有消去的勾勾全部搞定,後收拾一下,準備去慢跑。

  家母繞到書房對著在電腦旁的我:「我想跟你聊一下」隨即飄到客廳。

  我:「...」天哪!該不會又要來了吧!隨即在噗浪上說要光速逃離現場,當我飄到門口,自以為很無聲地可以閃過這次的對話,閉目養神的家母隨即睜開眼:「我要跟你聊一下。」然後我很不甘願地幫自己倒了杯水,走回客廳。

  然後在家母開口前,我又默默地摘下眼鏡放到書房,我不想看見她哀傷的神情和淚水,這是我讓自己不要那麼難過並且保持理智的方法。
  
##CONTINUE##
  母:「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是那種人...?我的意思是,跟正常人不一樣...」對於做性別這件事情敏感度本來就高的人,如我,這短短的話中所賦有的各種歧視與貶低的意涵,我決定先不在意。這樣的表達方式,已經是他能表達的最平和方式。

  「國中,當時我疑惑,而沒有任何資訊也沒有誰可以討論,這一切一直到我上了高中,開始接觸到更多不一樣的人,我的高中同班、同校同學裡有同性戀沒錯,但是非常少,甚至,我沒有認識幾個,而網路開始發達,透過網路可以得到很多資訊,我才慢慢建立自己的認同,才知道這是天生如此,而我,在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裡面是相對少數,而非異類。」

  母:「其實我一直都不了解你,因為你給我們(家族、家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很遠的距離。大家一直都說我把你教育的很好、很有禮貌,可是就會有"客熟"的感覺,不是說你做作,而是一種距離感,就像是你不想讓任何人接近你那樣。這跟你是那種人有關係嗎?」

  「可能,因為我很不喜歡家族的那些人,一天到晚探究我的隱私,或是那種很讓人煩躁的聊天,我很倒彈。所以我都是打哈哈的含糊帶過,也不想多聊。至於跟我是不是同性戀有關?可能有一點,但我本來就是很重視隱私的人,即使今天我是異性戀,我也會是一樣的態度。」

  到這裡,我們兩人都喘了一口大氣,他的疑問得到了解答,我長久以來的不滿也說了出來。

  家母:「其實,那個時候我也就一直在懷疑,因為你跟一般的男孩子很不一樣,是我一直要求你要有禮貌、要愛乾淨,而你也長的就斯斯文文白白淨淨的,我常會擔心,在學校會不會有人因為這樣就欺負你。我一直都不敢問,很多事情,像是你會去注意自己的儀表,把自己打理的很好,功課也不需要我操心,也沒有偏差行為,只是,就說不上來,好像少了一點男子氣概,可是你也不會"查某體"(台語)。」

  「反正,你就是跟一般男孩子不一樣,,不是只有我這樣認為,小妹阿,那些姑姑叔叔...還記得去年小叔的婚宴嗎?那個時候我跟那些姑姑的朋友坐同一桌,大家都從小看你長大的,結果那天一堆人在問你的狀況:還沒交女朋友、氣質不像男生、不夠MAN...」

  其實我真的很討厭這些話語,完全就是會從性盲口裡聽到的,我真的很想回「干卿底事」四個字,到底是為什麼華人這種關切探究別人隱私的陋習,理所當然的成了一種關心?明明是一種壓迫!而我認為這要歸咎對於隱私的認知基礎不同,所以我也不想怪他們,但是重視隱私的人如我,就會被當成怪胎、有問題,這不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服的結果。

  「這已經不是我的問題了,你自己想,斯文白淨是好聽的說法,查某體又是對同樣一個人的另一種負面形容,簡單來說,別人愛怎麼講都不是我能決定的,不管我怎麼調整,想說查某體的還是會這樣認為,不是嗎?那我為什麼要去迎合他們?我現在這個樣子我很滿意!我不會去取悅任何人、我也不想。」

  一個人的個性和特質,為什麼非得要符合二元的男女刻板印象?說到底,尤其最近的報章媒體,尤其惹人厭,非常喜歡拿外顯特質和打扮來做文章,他們絕對是讓性別意識與尊重倒退的淵藪。我必須說我已經很懶的批判他們了,他們是沒辦法被期待的,就是那種素質了。

  家母:「嗯,我不是要你去改變什麼,只是說,我覺得我應該要讓你知道,我們是這樣感覺你的。然後是工作的部份(我:你又來了...),我還是要說!如果你的老闆也發現你這樣的氣質,你會不會被歧視然後就在工作上受阻礙什麼的,我擔心的是這個,即使現在有法律,但那根本形同虛設啊!」

  我很無奈:「現在多說什麼都沒有用,事情遇到了再說。」

  「再來是你爸的部份,前幾天我有試問過他,你可以不用問了,他是完全沒辦法接受的,更不用說像這樣坐下來談,他這個年紀了,又一身病,知道了的話會氣死。」「喔,這樣會有保險可以領吧~」我語帶嘲諷與不屑,因為我根本不想去體會那種心情了,父母的心情,呵,真的夠了。「都只有保最基本的,領不多啦。」家母認真的在計算,然後我笑了。

  「你有想過,為什麼我不想讓你知道嗎?」家母靜默了一下。

  「我只想知道事實,我不喜歡模糊不清的感覺,而且,現在我四十多歲知道,跟我五十多歲知道,感覺是不一樣的,至少我現在心臟還夠力承受這些。從那天到現在十多天,我每晚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我還能上班、煮飯、做家務,完全是硬撐過來。這幾天是哭的比較少,可是我想到你在這(人生)路上還要面對的磨難,比一般人還要多,我就很擔心,我希望你可以不要讓自己這麼辛苦...」

  「不能試著去突破(成為一個異性戀的意思)嗎?」「如果你可以突破異性戀這個關卡成為一個同性戀,那麼我也可以。想一下這樣的問號背後有多麼荒謬,還有,你是在什麼樣的立場裡面去做出這樣的提問...可以懂我的意思嗎?」「我不是同性戀,我不用去想怎麼突破,不是嗎?」

  「我不是異性戀,我不用去想怎麼突破。我不是在跟你玩文字遊戲,你還需要時間去調適你的態度,我不期望你去理解,我只希望你調適自己的心境,回到平常心,你可以不接受,但是你應該要讓自己的生活回到自在的層次,而不是追著你現在無法認同、無法理解、無法接受的部份窮追猛打,事情不會有所改善,你也不會比較好過。」

  「我還需要時間,才十多天,沒有這麼快。」「至少今晚不用再吃藥了吧」「我不知道。還有一件事情,你單純嗎?」話題回到我是否健康無恙,事實上,我確實是 date 過一些人,但都是安全的,而且定期做抽驗,這已經好過一狗票沒有衛教常識的圈內人,對於自己的健康部分我一向很注意。

  「我說過了,我的交友圈等,都很單純,如果你相信我說的,那麼這個部份你就不用擔心」家母再度鬆了一口氣,不過:「我之前看報紙,有一份數據,說是你們這種人多半學歷都比較高是同志的機率也較高、在意自己的外表、外表較中上,現在想想感覺還蠻準的」「所以我才說報紙這種東西花十塊錢買都嫌浪費,抽樣非常偏頗,如果他要說高學歷或有特殊表現的同性戀多的話也就算了,像這種數據跟推論根本是做出來的,是一種偏誤。」「而且另一方面還更加歧視了那些不好看、學歷不好的同性戀,幹麻阿,真是干它屁事,同性戀就同性戀,硬要幫人家搞階級。」

  再把話講白一點好了:家母還是不願意接受、也不想理解同性戀這個社群,他只要我跟他保證自己是健康的、沒有見不得人的病的、不張揚自己性向的,如此他勉強可以接受現在這個狀態,我這個狀態,這個同性戀的狀態。雖然我還是覺得很遺憾,不過暫時也只能先這樣。

  其實差不多了,我沒有期待些什麼,今天這樣平和的對話中,時不時地我還是可以聽到家母的鼻音跟哽咽,他也說那兩天他講了很多氣話,我擺擺手示意沒關係,不想說我有多難過,也不想知道哪些是真的氣話,哪些不是,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很鴕鳥。

  把時間當作一種安慰劑,沒有療效,但可以讓彼此心裡好過些。往後家母也知道,要應付那些七嘴八舌,很簡單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干涉」很簡單地,也不用多說些什麼,也不用心存疑惑。

  這晚,換我失眠,沒什麼原因,而我也沒聽到媽媽半夜起來吃安眠藥的倒水聲,像是放了心似的,不知不覺我也睡著。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關於母職與家庭

  這是篇回顧。

  最初性別與社會的作業是關於電影:The Hours(時時刻刻)裡面女性主義對於母職的論述跟觀點,因應將到來的母親節,多了一份口頭作業,不用繳交,訪問關於母親對於母職和家庭的看法。

  不過最後作業我還是把這一題給寫上去,因為都訪談了,不寫好可惜,而且我覺得我家的狀況很有趣,或者說我覺得我媽的心態很值得玩味跟探討。
  
##CONTINUE##
  --訪談開始--

  當我問媽媽這個問題時,他顯得有點不知所措,說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以下整理自媽媽的口述:

  我:婚前對母職跟家庭有想像過會是什麼樣子?

  母: 結婚之前,一直沒有想過有了小孩之後要面對這麼多事情,從小孩的哺育一直到照看、教育,每一項都成了我額外的工作(媽媽為職業婦女),當時因為工作忙,所以也不曾想過為什麼這些事情都落在我頭上。一直到事情都發生了(婚姻)、孩子生了,才開始學著做這些事情,好像當一個母親該做的,很自然的就都是這樣,你外公外婆的情況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

  我:會有母職這個工作很累然後想罷工的念頭?

  母:生理上特別累的時候,常會有這種念頭。

  我:為什麼同樣都在家庭裡,而父親卻把照顧/教育小孩、洗衣燒飯的事情都交給你,而你們都在外工作,可是你回到家還要繼續工作(housework),會感到不平衡?

  母:我覺得夫妻本來就該互相體諒,丈夫在外打拼,做妻子的該替他著想,顧好家庭。,所以不平衡的心情只有在身體很勞累的時候,偶而會有這種念頭。

  我:可是,你也出外工作,為什麼你會甘願做所有的家事和照顧小孩?因為你賺的比較少?

  母:不,景氣好的那十幾年(應該是從民國73-89年/西元1984-2000),我月收入是你爸的五~六倍。夫妻是互相的,跟誰收入多少並沒有關係,你爸那時候公司營運狀況沒有很好,我不想再讓他多煩家裡的事情,說到底就是互相啦。

  我覺得這個樣子的媽媽,很偉大也很犧牲,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又覺得有點太過一廂情願,如果我設身處地,會覺得像媽媽那樣的自己很蠢,多半是因為自己已經有了平等的觀念,少了一些互相。而我同時覺得,媽媽認知裡的平等,還停在政治上,從生活裡面做性別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可能太過新穎而無法接受?其實我也搞不太清楚。

  --訪談結束--

  的確我問的方式可能不大好,但是家母要求用提問的方式,不然他也不知從何說起、或該說哪個部份。如果各位還有一點印象,不久前的那三篇文章,起因就是我在做了這份作業之後,還問了一些我自己想問的問題而引起,禮拜四晚上,我跟雙親在客廳裡爭執一些事情。

  不是性向的問題,是比較家庭的,起因是從我的大陸行,這件事情成了導火線。過往雙親常常在家裡有爭執,兩個人嗓門都大,所以每次他們吵的內容我都聽的一清二楚,而這些對話當中總會有一個共通點:往往他們都搞不清楚彼此要傳達的訊息,但至少家母懂七成,家父對於家母的訊息解讀錯誤率高達八成,可是又愛一付自己很了的樣子,討厭至極。

  男人呵,理解力差最好是自己承認,不要嘴硬、自以為。

  而禮拜四的晚上,在家母完全搞清楚我大陸行的目的與計畫之後,加上負責所有費用的是家父,她欣然答應。接著話題就轉成是他們倆的問題,我本來打算進房,可是家母要我先等等,我看的出她眼神裡的懇求我在場,於是我便繼續待在沙發上。

  其實我很高興媽媽可以做到暫時放下那個最好不要碰觸的話題,這樣對彼此都好。話鋒一轉,兩人爭執的點這近十年來都是同件事情:錢,看來我要先來個前情提要,請配合前面那段訪談。

  近十年來家父長期在大陸工作,珠江三角洲那一帶都是台商的中小企業,家父是股東兼員工,月薪並不多,不過年終分紅都有一定數字,所以算一算其實也還勉強過得去。頭幾年,家父還會把公司的財務報表拿回家給家母過目,但已經好幾年,年終分紅都是家父直接交給家母一定的數目字(不多),詳細的部份像財報都不給家母知曉,家母頗為光火,認為很不被尊重。

  那份年終財報包含了分紅、員工向公司借貸多少等等。

  事實上,家父貪杯,但不會去胡搞瞎搞(早就過了豐沛體力的年紀...),最主要他的借貸跟年終分紅不願透露的那部份有點像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是消失的數字,可是他很蠢,因為我們家沒人不知道那些錢被用去哪:家父那幾位生雞蛋無放雞屎一堆的兄弟姐妹,債務什麼的,都是家父在扛,也因此我們家的經濟環境始終是在小康之下,勉強打平,而且是靠我媽在撐。

  我曾經被家父教訓過幾次,說是對他的兄弟姐妹出言不遜,我冷冷地說:「那你得先叫他們閉嘴,少佔盡我們家的資源,我們家如果過的比較舒服我自然會閉嘴」他摸摸鼻子不發一語。

  每一回家母表達不滿的時候,總是被家父強行用大音量蓋過跟打斷,這讓我頗為火光:「你憑什麼這麼做?」而這回,我在場,家母一字一句的擲地有聲,我聽了半响,我笑著低聲插話:「這不就是我們那天訪談的主要內容?」只是多了錢的部份,但我知道我媽要講的是什麼。

  那是一種尊重,這個家不是我媽一個人的,她覺得資訊應該要對稱,財報跟錢的去向應該要讓她知道,至於家父要如何處理跟分配,我媽基本上會尊重,但要跟她討論,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你把錢都用在你的兄弟姐妹身上,你有想過孩子們跟這個家要怎麼辦嗎?我一個人撐的很累,我每次講你都不當一回事」

  我從中落井下石:「至於我跟妹妹的成長過程、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更不要提了,你沒出席、沒參與,所以你也不要想說你在這個家會應該要有什麼一家之主的尊嚴。」我吐了很大一口鳥氣,順便白了他一眼,家父是那種大男人主義的類型,偏偏我從來不把他當一回事,因為我認為這種形式是狗屎,更不用談他沒有為這個家付出過些什麼。

  家母點了點頭以示同意我說的話,然後繼續:「我的不安全感都來自於你,我不信任你,因為你不坦白,做什麼事都怕我知道(特指錢的事情),所以我每次都說我跟你不同心(台語),就是在說這個,反正你不在意嘛,每次都講一講都要繞到別的地方不然就是大小聲。」

  「你不在意這個家的實質狀況、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丟給我,你也不想想,你回到家就有得吃喝,兩個孩子沒什麼行為偏差,全都是我在照看,都是誰在做的?我也會累好嗎!更不用說家計幾乎都我在撐,二十多年沒有自己的生活,現在他大學快畢業了,我才有鬆一口氣的感覺。」媽,辛苦你了。

  婚姻,真的是一個女人的墳墓,我希望那些剛結婚或已結婚男人都要注意,你在家庭裡的腳色不是一個薪水袋,你要去參與所有的家務、孩子的教育等,那不是女人的責任,尤其現在雙薪家庭非常普遍,夫婦倆賺的差不多自然不在話下,一定要注意,但即使丈夫多賺了一點,也不是藉口,這跟你多賺多少沒關係。

  「你把錢都用在你的兄弟姐妹身上,你以後生病照看你的人是誰?誰跟你更親?都是我們三個人耶,而你卻是大小眼地對待,對我跟孩子們都公平嗎?你該不會以為我們都沒看在眼裡吧!(冷哼)你難道沒發現這幾年我甚至都懶的跟你討論這些事情了嗎,因為我早就看破了,你不是一個可以溝通跟期待的人。」家母講話一向很直,但這回她一點都不激動,忍太久一次完整地說出來反而感到舒暢。

  家父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地板。所以我說了嘛,如果你老是打斷別人的話,你永遠搞不清楚人家要講什麼。而我則是一臉看好戲的看著家父,我想他這回總該放下鴕鳥心態,去正視並思考這些問題,不要以為這一切都是你應得的,而女人就該為你付出這麼多。

  我拍拍家母的肩膀,相視而笑了幾秒,然後就進房。

  這篇其實是被某友催出來的,很多部分我或許沒有交代的很清楚,但大致有個輪廓做個參考即可,這就是千百種家庭型態中的一種。而我現在覺得阿娥姐性別與社會這類的課程應該要多開一點,讓那些自以為在生活裡面做性別做的很平等的性盲有反省與改進的機會。

  請不要做太多我沒提到假定跟延伸,我懶的跟你辯。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走在鋼索上

  「你走在鋼索上,可是擔心的卻不是自己。」在第一次訪談後(試金石那篇),某友在plurk這麼跟我說。我又想起,每次發生什麼事情,批判一番之後,我總是回頭檢討我自己,像是三四月份找打工處處受阻時,我靜下心來,觀察、分析自己的問題,大學裡的朋友大龜說:「我覺得你好恐怖,你批判的一直是自己,可是每每問題都並不在你身上,你可以不要對自己太嚴厲。」

  昨天是事情發生後的第二天,當有線台的電視劇都差不多結束的時候,我在書房裡旁邊的椅子被拉開,家母坐了下來,這一切來的太快,我來不及錄音、我來不及作好情緒上的準備,他老淚縱橫地開口。

  張愛玲在《半生緣》最後的經典台詞:「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CONTINUE##
  「你知道我這兩天是怎麼過日子的嗎?我睡不著、吃不下,眼淚流乾了再繼續流,怎麼過紅綠燈的我自己都不曉得。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你為什麼要把問題丟給我?你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你要我怎麼跟你爸交代?你太高估我的抗壓性!」

  是你高估了自己,是你硬要把我從櫃子裡扯出來。

  「不是只有你的人生烏有,我的人生也毀了你知道嗎?二十多年來,我為的是什麼?我把所有的期待都寄託在你身上,你自己想想,你的人生我干預過你些什麼?除了要求你要把書唸好之外,跟你妹相比,你佔盡了所有的資源!你擁有不受限的自由!大家都看的出來我偏心你,你難道都覺得是理所當然?」

  我暴怒:「誰自私?你憑什麼把你人生的期待全都寄託在我身上?我為什麼要對你的人生期待負責?給我太多的自由?我沒有做過任何逾矩的事情,而那些自由是我應得的、是身為一個人本來就該有的,不是你給的!而我的人生哪裡毀了?我活的很好很自在!」

  「我為什麼不能對你有期待?那我養你幹麻?生你幹麻?我不期待你出社會之後報答我、回饋我什麼,我只希望你可以正常...」狂風暴雨式地插話:「我-很-正-常,我-一-直-都-很-正-常-!」「你正常什麼?你這樣哪裡正常!都不知道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些事情的,學校,我不該聽老師的建議讓你去唸成功,我不該讓你去唸清華,那些男生那麼多的地方!你就活的這麼好這麼自在!不正常的人為什麼可以活的很自在!」
 
  「還有網路,你居然會知道保險套、潤滑液、肛交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就是讓你太自由了!」我突然想到成龍前陣子發表過的荒謬言論。「這些人、這些環境、這些學校害了你、毀了你!而你毀了我的人生!玻璃圈這麼亂,我不知道你已經(參與)到什麼程度!」這大概是在問我已經做過哪些事:我交過男朋友、有過性經驗(當然都是安全的)。這些都是隱私,除了沒有告知的必要,我也不想再刺激他。

  「這幾年,我的活動範圍不是家裡就是學校、補習班,從來沒有不告知而徹夜未歸的紀錄,在外過夜都是經過"報備核准"(特地強調這個字眼),有哪一次是你不知道的嗎?」「那你為什麼要跟我提轟趴的事情!他們有用保險套又怎樣!」

  「我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那是新聞、那是訊息,我提了、澄清一些細節,就能代表也親身參與過那些活動嗎?你這個人怎麼這麼荒謬!」「新聞報的消息都是真的,不然報紙為什麼賣的那麼好?你講的就是真的了嘛!你講了就算數嗎!」

  哀,莫大於心死。我心已死,也無力"狡辯"。

  「我早就該發現,當你開始用香水(請注意,第一瓶香水還是他主動買給我的)、當你提了那個不男不女的包包(只是一個長方形、小一點的咖啡色帆布手提包)、當你的內褲那麼多的時候、當你看很多蔡康永的書,我都該發現的...」

  我開始發笑,打自內心很荒涼地。當你要求我穿的衣服褲子都要合身、貼身、講究剪裁、不得穿垮褲等等等的時候,不也是在把刻板印象裡的 gay icon 套在我身上?那你要不要為這個負責?你形塑了一個男同性戀的樣子。

  「你真的太恐怖了、誇張!到底是為什麼這種心理不正常,你不努力去克服?」「如果你還覺得是不正常、是病,帶我去看醫生!看幾次我都跟你去!不要在那邊鬼扯!」「心理變態看醫生是沒用的!你只能靠你自己變正常!」終於,我們所信仰的醫學權威被否決掉了,背後還隱含一種隱性的價值觀:家醜不可外揚。

  「你到底在想什麼,這種事情都告訴你的朋友!他們會怎麼看你?他們當然不覺得有怎樣,因為他們跟你沒有關係!可是你不能這麼不負責任、這麼自私!」

  「你說給我自由沒有限制,可是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什麼?你企圖控制我的思想、控制我的行為!我活了二十年正正當當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你全部否決掉...」「你不正常!你哪裡正常!」「我哪裡不正常!前三志願一路到今天,我出了社會還是一樣在前半段!我不會因為性向就被迫消失在這個世界,我吃飯睡覺工作賺錢,有什麼錯嗎?我哪裡不正常哪裡有罪?」

  「反正你就是在合理化那些骯髒的事情!你哪裡知道社會上那些人會用什麼眼光去看你!你能承受那些眼光和歧視嗎!你不會被認同!你會被唾棄!連帶的我們也要跟著你見不得光!」

  我不需要合理化,因為一切都很正常。

  「好,你希望我怎麼做?我會試著去交女朋友、試著結婚生小孩,一切都按照你的劇本你的人生期待進行,可以了嗎?」「你少敷衍我!你做的一切就是要否定掉我十幾年來的心血!你就是要忤逆我!」「按照你的期待又有什麼不對了?我既不碰那個髒亂的圈子,又符合你人生劇本的要求,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只是我要怎麼想、愛怎麼想,這你無法控制了吧?你可以箝制我的一切,我也按照你說的去做,但是你妨礙不了我的思想!」

  「你太誇張!你在指控我專制嗎!我哪裡控制你的思想和自由?我給你的自由還不夠多嗎?我只是希望你正常,哪裡錯了?你不懂做父母的心情!我沒有錯!反正現在,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濟能力,等你自立了,被榨乾的我們(雙親)也沒用了,你就會當成垃圾丟掉了,我們對你的利用價值也沒了,你是這樣想的吧!」

  你就錯在你沒有真的把我當成一個人在對待,而你不會明白。

  「我沒有說過這些話、也沒有這樣想過,只是我在怎麼說你都不會接受,你只認為我合理化、狡辯這一切,所以我不說了。你要我怎麼做,我都照辦,就這樣。」

  「就是因為你書讀的多,所以變成這個樣子,我寧可要一個殺人放火的壞孩子,我也不要一個同性戀的孩子!你一直都很乖,為什麼要這樣傷害我!」這次我沒有錄音,但句句屬實、絕無編造。這些話不像草苺圖騰最近寫到關於糖果妹的文章那樣,小孩子隨便講講,心痛一下、放個屁就沒了,毋須太在意。兩天裡面我拼湊回的一點自己、一點自信、一點尊嚴,這次是徹底的粉碎了。
  
  這句話讓我動搖了那些多年來建立的信念和價值觀。在殺人放火的異性戀 vs. 知識份子的同性戀之間如果只能做單一選擇,我該怎麼選?前者傷害到無辜的第三人、增加社會成本,造成別人的"家庭"破碎,但是進了監獄再出來或被槍決投胎後再投胎,都還是一條異性戀的好漢;後者,只有唯一下地獄,因為這個選擇傷了原生家庭、造成家庭破碎,還讓這個社會投注如此多的資源在你們這些優秀人才身上,可是卻去搞同性戀造成自己一生烏有、沒有成就、見不得陽光、自甘墮落,罪不可赦。

  不管怎麼選,照家母看來,都是自私都是錯,但卻又有優劣之分:殺人放火好過做一個同性戀,他寧願我去殺人放火。有人說,我不能只為了自己、只看見自己,要體諒你的母親,可是,誰來體諒我?我被教導成為一個誠實的人,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對於性向問題我始終是打太極而非說謊,因為說謊並不可取,說了一個就會要有更多謊言去圓那個非事實。

  說實話有讓我們的人生比較好過嗎?尤其,我們是被迫、被制約要說真話的時候,實話傷人,可是被迫傷人的我,卻是唯一要對所有人、所有事情負責的那一個。

  Just put all the blames on me. I deserve it.

  媽,你可以把所有的錯跟罪都怪在我身上,我一概接受、我也不再辯解,但是請你不要自責,你的自責讓我心痛:你供我吃穿、進高等學府,無錯也無罪,我一直心存感激。今天,你唯一做過的錯誤決策,就是太過急躁地揭開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紗,這種衝擊不是一個活在社會長久下來建構出夢幻又不切實際的價值觀與規範裡長達四十多年的人,一夕之間可以接受的分量。

  看看那些流竄於電子佈告欄某些特定看板性盲般地鄉民,他們多數只活了二十多年或十多年,都只能是那個樣子腐爛發臭,在性別的觀念與議題上無知到令人作嘔的地步。而我又怎麼會期望你可以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這麼龐大的,問題,雖然我不願意用這樣的字眼,但這的確是一個問題,或說事實與真相。

  前天,我說我不自私,但是今天我混亂,或許真的就是那麼自私。

  這幾天我一直告訴自己,我需要給你多一點時間與空間、我願意負責承受你的負面情緒,可是你不能不留時間與空間給我,我也是個人,我也有我的情緒。說到底,把我拉出櫃子的人是你、把自己關進櫃子的人也是你,而我對你做實質上負責的同時,我還要背負著你強加給我的不負責任、自私、背叛、荒謬等罪名。

  動輒得咎,就是這麼一回事了,而我沒有逃避。

  我很努力在消化這一切,但請你多留一點空間和時間給彼此,好嗎?我不是只在這裡打字宣洩這一切,昨晚我懇求他留一點時間空間給彼此,可是他不願意,我該怎麼辦?我的情緒負荷也是有底線的,可以不要再逼迫我了嗎?我不情願但卻願意為你作改變的妥協,被視為敷衍,我怎麼做都不對,即使發自內心的讓自己成為一個異性戀,你仍存疑。

  我不想繼續跟家母反覆這種套套邏輯式的對話,我不知所措,不知道還能怎麼辦,很累很累。

  而我有預感,事情還沒到最底,而我將從鋼索上掉落,卻只擔心著會不會傷到你們、會不會傷到你們,我的爸媽。可以懂一點點我的心情了嗎,媽?我真的不自私,我也一直對自己負責...當我喃喃自語的同時,你是否還在拿石頭丟我?就像我跟你沒有關係那樣地使力丟、用力丟。

  我會試著堅持到最後一刻,可是我不保證不會中途退出,結束這太過混亂的一切。我有懦弱的權力,就像我有努力活著的權力一樣,沒有是非對錯,就是活的像個自由人而已,很單純。

  每一次反覆這些對話,不只是一種紀錄,我重新檢視自己、重組自己,我的確在事情發生當下說了很多傷人的字句,可那也是我真切的反應,不做作、不造假,然後我再一次站起來,就像從來沒被傷害過、沒傷害過家母般地,生活。

  生活。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請留給彼此一個模糊的空間

  事情就發生在昨晚,一直到今天凌晨三四點。

  某女友人的課堂小論文,是寫關於青少年同志的部份,前幾天有在MSN問了我一些問題,討論了一下,昨晚,我去慢跑完回來,MSN對話框亮著但沒有彈出來,因為我掛離開,等我洗完澡出來,家母在用電腦看股市,等他結束了,我才接手電腦。

  但這個時候對話框已經不亮,很顯然被點開過,起初我不以為意,繼續和友人對話,家母拉開了旁邊那張椅子:「告訴我,你上大學是為了什麼?你為什麼去修這種課?(指性別與社會)你的動機是什麼?你的心態是什麼?沒別的課可以修了嗎?」

  這是二十多年來假自由、假開放、真保守的表象第一次被製造者自己揭露,這些矛盾在一夜之間、幾十分鐘裡面,全部浮上檯面。

##CONTINUE##
  而我還未察覺,一面還在回答某友的問題,一面點開她找到的國外資料,正悅讀著,一面回答:「上大學嗎?大概就是察覺自己到底有多無知,然後在四年裏面學習著減少這些無知的狀態。」我很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一面想起上學期修西經思想史的時候老師說過的一些東西。

  母:「無知?我花錢讓你上大學,你給我這種答案!上大學就是為了以後出社會要工作!」「我沒有辦法同意你的看法,也沒有意思要改變你的想法。如果只是為了要工作,去職訓局受訓完然後上班就好了,為什麼要上大學?畢業之後,出社會工作,還是在學習阿,所以我上大學搞清楚自己有多無知,哪裡錯了?我沒在學習嗎?我只是不同意上大學跟日後工作是劃上等號。」

  母:「上大學不是為了工作,是為了什麼?讓你去修這種課嗎?(又扯回性別與社會這門課)我花錢,是讓你去學這種東西!」「所以你到底想講什麼?(臉上露出不屑的笑容,我想我進入了認真魔人跟句句話帶刺的狀態,根據我昨天的錄音,是的,我又錄了音)」的確,家母拙於言辭,所以他的每一句話,我都可以答覆個三四句之多,我很認真的在跟他對話。

  母:「我才講一句,你就有這麼多句,你不覺得你很偏激嗎?」「我不覺得,而我要告訴你,當我很認真的回答一個人的問題、跟一個人對話的時候,就是這種樣子,我這四年參與過的討論、報告,我一直都是這種態度,我接納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但是我也不容許別人只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否定我的,更何況,如果我沒有錯誤,我為什麼要容許別人在一個沒有商業與利害關係的狀況之下否定我的想法?」「你這樣叫不偏激?你太誇張!像你這種樣子,出社會你還能這樣嗎?你只會很慘!你書都白讀了!」

  到底,這種樣子,我要如何能不生氣?上大學這四年來,我鮮少和家母對話,因為只要這對話一開啟,永遠都是一樣的結果:拙於言辭的家母,話題永遠離不開出社會工作現在要多修有關的課程、你(指我)偏激高傲、不參加團體活動,沒-有-女-朋-友。所以我不想跟他對話,因為他永遠只有這幾件事情這幾個話題可以講,問題永遠出在我身上。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是,沒有新梗了嗎?我是一個不符合媽媽人生劇本的糟糕演員,我一直被強迫上台、粉墨豋場,當我拒絕再演的時候,不是下台這麼簡單,他想把我綁在舞台上,永遠粉墨豋場,演的不是自己而是他劇中的角色。

  我說:「如果出了社會,在工作上有利害關係,很多話我是不會說的,要做表面工夫我也不比別人差,搓砂糖成棉花糖又甜又輕飄,不是做不到,但是我需要這樣對你嗎?記得某位長輩的小孩就是這樣,你們是怎麼說人家的?一邊說人家會說話、嘴很甜,一邊說人家油條不老實。」

  家母轉移了話題,我也不窮追猛打:「好,那你說吧,你為什麼修這門課?(都是指性別與社會,不再特地說明)沒別的課可以修了?」「時間上剛好,我大部分的課排在禮拜一,而且對這個議題有興趣,而且這門課,不是只談同性戀,是從女性主義切入...」「你只要告訴我,你用什麼心態去修這門課,你心態是正常健康的嗎?」

  他永遠學不會讓別人把話說完,他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麼霸道,所有跟他認知與經驗裡不符社會期待的事情,都是邪惡的、不正確的。他是我媽,他的假開放假自由,這幾年裡面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從每一次對話的不歡而散,他永遠是打斷我的話、要糾正、批判我的觀念的類型,我曾經很認真的告訴他,我對他這種樣子的不滿,他否認,他說他才不會這樣做、他不曾打斷我的話過,但事實是:只要他聽不下去的,不用把話說完,他就打斷,企圖糾正與批判,然後引起我更大的反彈:我話都還沒講完你就打斷?你是站在什麼樣老舊與不穩固的基礎上要教訓我?你又是憑什麼否決我的一切?從思想到人生觀。

  事實上,家母的人生劇本,是父慈子孝(這點早就不可能,十幾年來沒有實現過,除了我剛出生的頭兩年)、是子女正常活潑奔放,還有一對自覺開明自由的雙親(可是他們從來沒有真的開明自由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符合這個社會規範下的價值觀:美滿的家庭。他的人生劇本裡面,誰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要有什麼態度,都設定好了,不符合劇本的演員,都要被強迫改正。

  「你的心態正常健康是指什麼?你就把話說明了吧!是誰說要坦白不隱瞞,卻又講話拐彎抹角?還是你不敢面對真相?」我已經氣到講話都在抖,順道也隱性地出櫃。「你為什麼要去了解同性戀?你認同他們嗎?如果心態健康正常,為什麼要去了解那些不正常的變態?還是說,你有那種傾向?」

  「我為什麼不能去了解與認同?他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他們就生活在我的周圍,他們天生自然而如此,何來不正常之有?我修什麼課都一定要有什麼動機嗎?我就是有興趣想上這門課、我就是想去了解那些人,沒有為什麼。」「很奇怪,你從頭到尾都在迴避,你既不說自己不是同性戀,你也不否認,你...」換我很不客氣的打斷家母的話:「這才是你想問的吧!你有直接問嗎?還是你害怕得到你不敢也不願意面對的答案?你不是也在迴避一些什麼嗎?如果你擔心害怕,那為什麼不乾脆一點,就別問了。再者,不管我是不是同性戀,這都屬於我的隱私,我有不告訴任何人的權力。」

  「隱私!你不可以這麼自私,你都不用顧到我們(雙親)的感受,你知道那個玻璃圈有多亂嗎!他們亂搞,他們在性上面不知節制,你知道他們怎麼作愛的嗎?哪裡正常!多噁心!變態!所有的性病他們都有!更不用說他們在感情上不可能是一對一,正常人都亂七八糟了,更何況是那群變態,他們哪裡正常?說什麼安全的性行為,保險套都不會破嗎!鬼扯,哪裡安全!骯髒!」

  「保險套會破,只有同性戀作愛的時候保險套會破,異性戀作愛戴的保險套都不會破?還有,你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潤滑液吧?屈臣氏康是美都有在賣,沒用過也看過!網路上、書上面,資訊多很多。」

  「你用過啊?」

  「你說我自私?好,那我問你,你一直追問我的隱私為了滿足自己的窺知欲,誰自私?玻璃圈有多亂,你是自己在裡面待過嗎?還是你也有認識的變態?在性上面不知節制這件事情不是看性向,是看人的心態吧!異性戀都在性上面很節制嗎?要說到作愛,陰道交就又比肛交來的乾淨?只要不戴套都叫危險性行為都叫不乾淨,唯一的差別是陰道交不戴套會懷孕,肛交不會,至於性病,只是要從事危險性行為的人,不管性向不管性別都會中獎,你不是自詡醫學常識非常豐富,為什麼還會問這種沒常識的問題?」

  「感情上的一對一,異性戀是人,有可以一對一的,也有濫交的,同性戀也是人,為什麼就只有濫交的而沒有一對一的?你的邏輯在哪裡?你根本只是為反而反!」

  母:「不要傻了,一對一?異性戀都不一定辦的到了,更何況是那些亂七八糟不正常的人!」我冷笑:「喔,是阿,所以呢?你眼前這個人就是在那種亂七八糟不正常的圈子裡!I'm out of the closet. 夠了,再從他口中多聽到一個變態與不正常這樣的字眼,都會讓理智完全斷裂)我做了些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嗎?我高中大學一路前三志願,到現在,我勉強都還可以說是在這個社會的知識份子裡面的前面一半,現在只因為我的性向不在這個社會的二元主流底下,所以我的一切就都要被你否定掉!」

  「所以你承認了?你為什麼要這樣!是不是高中讓你念男校接觸那些人的關係?這件事情在我心裡好幾年了,我一直都沒講(我插話:你只是不敢面對、不想知道,為什麼不就這樣繼續下去就好,為什麼不留一點空間給彼此?,可是我就覺得哪裡怪怪的,當你上清華的時候我也很擔心,那裡男生那麼多,我該怎麼辦才能讓你不要接觸那麼多男生...」

  矛盾嗎?很矛盾,他想知道事實,可是他想知道的事實只可以有一種答案;可是當他知道了事實,他又無法接受答案不是他要的,這難道不是一種變相的強迫與規範?當你已經預設好答案的時候,就不要問了,因為你沒有接受真實的勇氣,就當作你的答案就是唯一、就是真實,會比較快樂。

  「照你的邏輯,建中成功這種男校,好多好多同性戀,所以我是被這些人影響到才變成同性戀?但事實是,男校裡面的異性戀至少有九成,我跟他們一起混了三年,為什麼我是被一點點連我自己都看不見的同性戀人口影響到,而不是受到那些顯而易見異性戀族群的影響?」

  這幾年我一直都很清楚,家母會偷偷地翻我的抽屜、衣櫃、書包,我寫過的字句、男生寫給我的紙條跟情書,他都翻過,在未經我允許的情況下,我只是不願意戳破,但到頭來,自私又不負責任、骯髒下流不道德、變態,都成了我所要背負的罪。

  「你要我怎麼去面對親戚長輩?你要我怎麼去面對這個社會?你們這種見光死的不正常人,是不被允許的!現在一個個(同性戀)站出來在陽光下,憑什麼?人權嗎?人權就是你們這些不正常的人的藉口!是我讓你太過自由才會這樣!你就不能跟女生交往?你有試過嗎?你怎麼可以這麼不負責任、變態!你覺得自己這樣很對嗎!你很認同自己嗎!像我這種人是絕對不會認同的!不會認同你們這些不正常的人!你有你的認同我也有我的反對!這個社會是絕對不會認同你們的!」

  媽,你點出了一件事情:那些不認同與汙名,就是跟你一樣心態的人造成的,你就是那個兇手,你知道嗎?你殺的人是整個同志社群,而裡面就有你的兒子。

  「你的面子很重要,重要到可以讓你去扭曲一個人的心智、控制一個人的思想、改變一個人天生的性向,就為了符合你的人生劇本!我不會再試圖去傳遞給你正確的資訊,我也不會期望你有所改變,因為你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被期待與溝通的人,跟你講話你知道我有多不快樂嗎?因為你從來就不懂什麼叫做尊重、你根本不思考,跟你講話比生病還痛苦、比考試還不快樂!(這已經是我說過最重最狠毒的話)我難道在認同自己以前就不掙扎嗎?我試著跟女生交往過,但我知道我沒有辦法喜歡上女生,就提早收手,我不想耽誤不知情的女生更不想傷害他們,如果他們知道自己是我實驗、勉強的對象,他們會怎麼想?這樣就不自私了嗎?我不自私,我只對自己負責。

  而自由僅是一條太過荒涼又狹隘的途徑,更不用說家母口中的(假)自由、(假)開放,都是SHIT,是牢籠,是禁錮。

  我把電腦都關上,梳洗一下便進房去,不再多說些什麼。隔著房門,我聽見了母親的哭泣聲,他抽著菸,前陽台後陽台,焦躁的移動著、哭著,一直到半夜三點才進臥房。我發了幾封簡訊給朋友們,我需要一點支撐的力量,凌晨一點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掏空,一個又一個的標籤「變態、不正常、愛滋、性病、骯髒」像是利箭一隻隻戳在我心上,可是我卻睡著了。

  凌晨四點,我夢見母親含著淚將刀刺進我胸口,隨即從夢裡驚坐起,一身冷汗。我從窗口進去後陽台,跨坐在牆上,這個世界好安靜,安靜到像是消失了幾個人也不會有所改變,我翻了一下簡訊,四封五封六封,每一封都傳達給我一樣的訊息:「我們都在你這邊,我們懂。」

  再看看前幾天寫的試金石,不用試了,我已經被拉出櫃子,接受審判,即使我努力為自己辯解、為這個社群辯解,沒有用,石頭還是一顆顆打到我身上,彷彿那些丟石頭的人很理所當然,而被丟石頭的人,罪名顯而易見、不容置否。

  媽,為什麼不留給彼此一個模糊的空間?我可以用時間和現實來證明這一切,我沒有變、我沒有錯、沒有病、沒有罪。我試圖除罪化、去除污名化那些被媒體形塑出來的錯誤印象,在媽媽眼裡全都是一個原罪者的狡辯,我意識到了,然後放棄了。

  早上家母出門,便當忘了帶,優酪乳的瓶子沒洗就擱在水槽,出門甚至忘了把門帶上、忘了鎖上,我很擔心,只是又矛盾為何媽媽口中這麼自私又不負責任的我,會擔心他的情緒他的生活他的反應?真的,我不自私。

  我現在只希望,他可以鴕鳥一點,裝做昨晚那件事情根本沒發生,製造一個模糊的空間(因為原有的被破壞了),大一點的、不涉及隱私的。至於家父那邊,我想也不用試了,遲早家母會告訴他,而我會換來一頓毒打?被強迫休學治療?(家母對我修的這門性別與社會有很大的意見與反彈)經濟阻斷?被強迫與朋友隔離?可能性又無限延伸,但似乎都沒有正面的可能。

  其實,我可能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勇敢與堅決,雖然很努力,卻總是白費力氣。而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後援,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會用什麼方式繼續下去,現在我只能祈禱可以很鴕鳥的,讓我們裝做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昨晚的對話並不存在,好嗎?

  用了五個小時來反芻,感覺有好一點,卻同時也茫然。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出櫃試金石 - 母親的矛盾

  這次性別與社會的作業,當中有一題是訪問母親對於母職與家庭的感受,然後我念頭一轉,自己又多加了一題:對於同志的認知?如果你的孩子是同志?

  這次的作業是很好的機會,過往我曾經跟家母一起在電視前看過台視的《逆女》、幾集公視的《孽子》,還有2004年的新聞,發生在台北市農安街的男同志轟趴事件。在這些戲劇與真實事件當中,戲劇的部份,因為含有戲劇效果,某種程度上來說與現實有所落差,比較難討論到什麼,但我可以感受到家母傳遞出的訊息;而新聞的部份,現在我們很清楚媒體是散播錯誤、不尊重、歧視等各種新聞的亂源,接收這些訊息的大眾無罪,可是造成的影響,讓很多在這個社會上處於相對少數族群有口難言。

  同時,這個週末家父剛好回台,我打算如法炮製,性別與社會的作業只有關於母親的部份,但拿來問父親也不為過吧?我只是想讓這個作業對我來說的價值更大,當然所付出的成本,也比原來的大多了。

##CONTINUE##
  把多功能MP3的錄音功能打開,除了做為一種訪談假象,同時這是我將這段話保存的方法,或許若干年後,如果回到相同的問題,可以再拿出來,放給家母聽,而我不用聽就把內容全部記了下來。

  關於母職的部份,我想就不用在這裡提了,與本篇關係較小,而且作為我作業的一部分,等我把報告寫好,有機會再放上來。

  家母是五年級前段班的年代,生長在小漁村,小學畢業後因為家庭環境因素無法繼續升學。(聽說當年的老師還跑到我外婆家去求外公外婆讓我媽繼續升學,將來會很有前途,可惜那是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為了讓家母那三個兄弟有書念,他只能去當學徒,提早進入就業市場)

  我先問家母,對於同志的認知是什麼?意即,當他聽到同志這個名詞,腦袋裏面想到什麼詞彙、有什麼畫面。母:「不正常、跟AIDS有關、為什麼普通人不當,要去喜歡同性?」其實這些答案都在我的預期之內,所以藉此機會教育一下,先說明性傾向不是只有二元,而是多元;同志性傾向並非精神或心理疾病,是無法治療、沒有所謂治療的(There's no a cure.),這是天生自然而如此;異性相吸只有在磁鐵裡面是鐵律,人不是磁鐵,人有很多種樣貌;而愛滋,或說hiv positive,這種病毒的傳染主因為不安全性行為,不分性別、不分性傾向,只要從事危險性行為的人,都有可能會被感染,這,不是同志病。

  母親同意了這些資訊,我接著問:「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戀,你會有何反應?或者說,你的態度是?」這個問題似乎是挑起了他的神經,隨即:「這也是作業?你該不會要告訴我你是同性戀!?」他很緊張,我看的出來。清了一下喉嚨,忍住想出櫃的衝動,我說:「這只是一份作業」然後媽媽鬆了一口氣,而我只說了一半的實話:前半母職的部份是一份課堂的作業,而後半這幾個問題,是人生裡的作業,我想知道,我該怎麼作答。

  同時,我像是被射了一箭。

  「嗯,回答我的問題吧。」
  「我會很想死,會一直很想死,睡不好,沒有辦法接受你的性傾向」家母如是說,而那個當下,更想死的其實是我。「可是,你的日子還是要過下去阿,要怎麼處理?裝做沒聽見、不聞不問?經濟封鎖?趕出家門?」

  「會裝做忘了吧,可是我會一直想,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要喜歡同性?為什麼不能喜歡異性?」我這麼回答:「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科學也無法,天生自然的事情,可你覺得不正常,這是第一個矛盾:既為生而自然,何來的不正常?第二點,既然你同意了性傾向是多元的,為什麼不能接受?是在擔心什麼嗎:不能傳宗接代?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這個社會的不友善?」

  「生不生孩子無所謂,但在親友面前很難解釋;而這個社會,當你去工作,老闆發現你是同性戀,他會怎麼想?她會不會覺得你不正常就質疑你的工作能力、歧視你、解雇你?」我:「如果我是同性戀(在現實中,這個假設已為真),我難道會每天一上班就對著公司的同事、上司大喊:〝早安,各位異性戀,你們的同事是一個同性戀正跟你們道早安〞。會有人去做這麼蠢的事情嗎?」

  「性傾向是一種隱私,不是一種羞恥;性傾向是可不告人之密,而不是不可告人之密。性傾向更不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現。我們的法律已經有保障這一項,如果真的這樣,是可以提告的。」

  「法律?那是寫好看的啦,哪會有什麼用,太胖都會被歧視了,更何況是同性戀。」這個很顯然的表達出台灣離法治國家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有點離題了。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戀,你會希望他們跟你說嗎?」媽媽說:「當然要阿,怎麼可以不說,等你年紀再大一點,到了適婚年齡(雖然不一定要結婚,母親補充之),一直以來連個女朋友都沒交過,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的兒子這麼帥(我有錄音存證,這是老王賣瓜沒錯),卻沒有女朋友,連交往都沒聽說過,是不是心理有什麼問題?」

  「如果我跟你說因為我是同性戀所以沒辦法跟女生交往呢?」

  「千萬不要」「所以這是不要讓你知道的意思?」

  「不是,當然要讓我知道阿」「可是你知道了會想死」

  「但是不知道的話疑問就懸在那裡」「但你知道了情況也沒有比較好,你既不接受,又讓自己情緒很糟糕,一直在想死的難過情緒裡面,那為什麼不如讓問題懸著,至少你死之前心裡有的是疑問,而不是遺憾和不諒解,相形之下,不要知道不是比較好嗎?」

  「這是父母的矛盾,他們想了解、他們想參與」「但是你不願接受、無法理解,要如何參與?我沒有辦法理解這種矛盾,不過你可以想一想,究竟這種矛盾是誰造成的:同性戀的孩子?還是父母自己的矛與盾?我希望你可以思考這個問題,或許有一天你會知道把矛跟盾都放下,就懂了,這一切沒有為什麼,只是人天生自然如此,不是什麼大問題。」

  然後我停止了錄音、停止了這份作業,家母鬆了一口氣,也不窮追猛打地問我是不是同性戀,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他知道鴕鳥一點會讓日子比較好過,留下一個問號比痛苦一生來的好。而我,接受了這個在心裡早就預設的各種可能其中之一,雖然我也幻想過會是別種結果,但現實總不盡人意,也已經是習慣。

  我想起「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這本書裡提到,有個外國學者(沒記錯的話)提到同志在其一生裡要不斷的出櫃再出櫃,隨著反覆的出櫃,其人生越自由越閃亮,當時看到這段話的念頭跟現在回想起時無異:一字曰之SHIT,二字稱之為狗屎。不要用眼前的黑不是黑、白不是白來搪塞,很多時候,我們活著,不是全都為了自己,這不是要說只為自己而活的人很自私,而是說:活著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不是每個家庭都適合出櫃,至少在我的例子裡,你看的出並不適合出櫃,我也不想因為自己出櫃就把父母關進去櫃子裡,或許你會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但那要多少年的時間、要多少年的陪伴,才有可能達到?我跟家裡關係實際上是疏離的(熟識的友人們都清楚),我自己的判斷,最好的結果,大概就是留給他們一個問號而非刪節號,然後離開,開展我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無止盡的陪伴只為了等一個不知會如何的結果。

  家人,經常不是一種適合什麼都知道的對象;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適合多了,對他們出櫃,他們也不會被關進櫃子裡也不會有矛盾,他們的那個「我懂」會讓我活的更自在、更開心。

  過幾天,我還是會問家父,前提是他回家的時候是清醒的,他貪杯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至少這一年多,酒品雖然還是差,但至少對家裡的成員有的基本尊重比較有了。要傷心,就要一次傷到底,就像要把插在肉裡的箭拔出來,要先往裡面刺深一點再拔出來是一樣的意思。

  等這些事情都過了,我會更好、更完整、更清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