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萬聖節前的高中男孩

  結束了教室悶熱的軍訓課,我跳上客運,一路搖搖晃晃回台北,途中我看了已經是第三遍的日本電影「彩虹老人院」,有我很喜歡的小田切讓、柴崎幸。

  豪泰客運一直都是在台北車站的北門附近放乘客下車,我總喜歡在下車後,走一條跟平常不太一樣的路線到達南門附近再下捷運站,不過這天實在是莫名地有些累,走個直線快速回家躺平可能是好一點的選擇。

##CONTINUE##
  但事情總不如人願。

  當我一腳跨進北門,眼前是一間便利商店,接著我加速前進,迎面而來是一位私立高中的男生,他一面扭開飲料瓶,一邊把吸管套給拆掉,嘴叼著一根吸管,眼睛不知道在看哪,我試圖側身閃過的當兒,他老兄迎著我的面,吸管就這麼硬生生地戳上我的左眼。

  在此,我要感謝車上的電影,「彩虹老人院」,因為這部電影的關係,一直到下車,我的眼鏡都還在臉上。不過這也很夠瞧,左半邊的眼鏡就這麼大力的貼上我的眼皮。

  我猶記得星期一晚上的邏輯課,莫老教了我,在什麼樣的情形要說「SHIT」,在什麼樣的情形要說「FUCK」,像這種白目仔,不用客氣,我很迅速的冷冷的問候了他一下:「FUCK YOU」我不會去問候人家媽媽,犯錯的是他兒子。

  死小孩,走路不看路,撞到我之後就加速逃逸,空有過人身高,怎地一點禮貌都沒有。然後我一時氣的坐在地上不想動,一邊檢查看我的眼鏡有沒有哪裏掛點,一邊揉著眼睛。微妙的是,這氣維持不到兩分鐘就全消了。

  「會不會,他為了戳我眼睛這一下,在佛前求了五百年阿?」

  原本讓人生氣的事情,瞬間變的有點浪漫。


  才發現,會有這樣子想法的我,似乎跟從前不太一樣了。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The Road Not Taken

  如果諸位有印象,高中時候,遠東版的課本,曾有這麼一課課文,說實話,我只記得標題:The Road Not Taken,作者是美國詩人,Robert Frost,1874-1963。他曾說過:A poem begin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詩應始於歡娛,而終於智慧。)我贊同。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CONTINUE##
  沒有什麼難字。

  禮拜五跟咪咪在小吃部聊天(喔,我們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有兩天在小吃部裡面聊個不停),這中間會不停的跟國際學生打招呼,荷蘭來的軟絲因為一直宅在宿舍,很少看到他,經常看到瑞典來的小綠(熱愛綠色衣物,神似帥氣兩百倍哈利波特的大男孩,我每天都想看到他!),再來就是正為了各自前程而努力、徬徨的同學們。
 
  也是有不徬徨的,但那類型裡,很多讓我頗不以為然,不提也罷。
 
  那天早上,上完賴教授的思想史,想出國去的地方又多了個選擇:法國。免學費,吃住都有補貼(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加把勁還可以搞個獎學金,但書是:成績要保持在前四分之一,喔,他們那邊是這樣的,第一年砍掉一半吊車尾、第二年再砍一半,第三年再砍一半,最後只會剩下四分之一的學生有機會拿到那個學位,被淘汰掉的請記得把那些補助款、獎學金乖乖繳回去 。
 
  有沒有這麼刺激!
 
  賴教授說的沒錯,為何要捨德法而就美帝?(話說德國不承認美國的博士學位XD)我又慢慢開始嚮往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度,而非利益取向,話說回來,賴老也提到,未來十年,這財務金融一塊會一直低迷,而且他一向最討厭那些唸MBA、整天幫銀行炒作衍伸性金融商品的畢業生,也因此,他從來不幫那些想申請MBA入學許可的學生寫推薦函。

  賴老:「誰可以告訴我,他們生產了什麼?他們做的一切都建立在空的上頭,空來空去,掏空別人的荷包、把他們自己養的腦滿腸肥,你看看那些華爾街的人,個個營養過剩。賺錢的時候,誰有看過他們回饋給社會?現在垮了,要全民埋單,這些人喔...有志的青年阿,不要再去唸MBA了!你們的眼光、眼界,不該只是那樣!」
 
  「把計財系從清華給移除掉!你們說好不好?」賴老笑著詢問。
  「好!」我用力應聲。話不是我說的,我只是贊同:)。
  
  自從開始上賴老的課,有時候會覺得自己補GMAT是去補心酸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短短兩三個月,英文有比高中的時候還要好上許多,不論是在看文章時候要抓脈絡,還是英文的邏輯,有顯著的不同。不過這當然不太能完全拿來相提並論,畢竟準備的方向、目的都不同。
 
  碰到新聞英語,卻又軟了...又是另外一門學問。
 
  昨天跟咪咪提到會想去法國唸書的時候,她眼睛一亮,連忙搧風點火:一起去法國!她原本就打算去法國,而且目標似乎就是賴老畢業的那間,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咪咪說,我也去的話,就可以一起過開心的同居生活了~瞧她樂的(指)。
 
  用想的都很簡單、美好,我是說我啦(大笑)。
 
  如果到出去之前,我的法文程度可以比英文還要好的話,就去!很夠意思了吧,咪咪。這些事情跟The Road Not Taken有什麼關係?是這樣的,當我們聊到這裡的時候,話鋒一轉,其實心裡是不安的,覺得自己把餅畫太大,到頭來說不定只是一場空。
 
  以前我就提過好幾次,這裡不想再重複,略提便罷。簡單來說,我認為有理想有目標,跟有能力,是兩回事,兩者不相符,不論是前者大於後者,或顛倒,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看著過去兩三年在大學裡的表現和曾遇過的事情,只覺得自己的情況,是前者超越後者,換句話說就近似眼高手低。
 
  咪咪:「現在下定論還太早。」
 
  有時後忍不住去想,如果去年的暑假,真的捨清華而就東吳德文,會是什麼光景?事情會不會更不一樣?對未來是否會有不同的看法?......The Road Not Taken!剛剛那些問號,都沒有答案,但還有些事情是已知的:如果去了東吳,我就不會有機會參與校慶,不會遇上咪咪、逮樓、大龜;如果去了東吳,我不會有機會到賴教授的課堂上,接受他的enlightenment;如果我也跟風(有一點點「路徑依賴」的感覺,path dependence),繳錢、進補習班、擠台灣研究所窄門、拿一個學位、上班、工作、每天看著社會亂象、上網po文洩憤,咪咪說:「如果你選擇了這樣,那麼我們也不會變得這麼好,也不會有這麼多事情可以討論、可以聊,我們就只會在校慶結束後,慢慢地退到nodding acquaintance的位置。」
 
  Just I chose not to do so,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想探索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著眼點不是利,是單純的求知慾、想冒險的心,這是我的初衷,莫忘。但是誰又知道幾年後是不是會遇上什麼不可測的事情,然後屁股拍拍又轉向美帝,囫圇地幫自己套上個MBA的光環便了結?
 
  沒有人知道,只能在當下,可以保持初衷的時候,儘可能的堅定這個念頭。有咪咪在身邊,她應該會一直、不斷的、重複的提醒著我這一切,善。雖然感覺有點蠢,但,「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是支持我現在、近期幾年內,不斷地讓自己有更多skill、豐富自己的動力,我相信...機會有可能會留個位置,給我?!

  :>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莊記芋圓店



  離開了 Va Bene,搭上公車來到建成圓環附近,決定信步走去滋養,再到台北車站而後分道揚鑣。後來到台北車站之前,一行四人又很隨意的逛了後火車站商圈,即華陰街那一帶,軟絲跟學長去逛了菸草店,我則是陪著咪咪逛了很多飾品店、水貨店。

##CONTINUE##


  一下公車,我便想到這裡有這麼一間古早味的冰品店:莊記芋圓。位址是南京西路101號,附近就是日新國小,路的對面就是板上偶而會被提到的小巷亭日式料理亭,姑且不論小巷亭在板上的評價,呵,小巷亭對我來說也有一小段回憶,算了算,也超過十多年沒再吃過小巷亭的東西,改天有空再試。

  小時候在這一帶長大,這一帶很多店,從以前就一直存在,或許換了店址、漲了價錢,但多數店家仍有美好的味道。



  價目表,請見照片。最近開始也有賣熱湯,一樣是牆上這三種。



  建議點綜合,比較划算,每一種料都能吃到。在帶他們來之前,我問過荷蘭來的軟絲,會不會不敢吃煮成甜點的豆類?曾經聽過一些外國學生對於我們將豆類製成甜品這麼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我才知道,像是部分拉丁美洲的人們,主食就是紅豆,所以當他們來台灣,看到紅豆甜湯的時候,不太能接受。

  好在這位荷蘭來的軟絲,對食物的接受度超高,從臭豆腐到蚵仔煎,不少外國人可能會驚慌的食物,他老兄不但吃,還愛的很!對此,他很自豪:「我是台客!」



  紅豆、大紅豆、綠豆、小薏仁、小湯圓(方的湯圓...),樣樣煮的綿軟而不爛,甜度適中,一碗四十,偶一為之還不錯,不建議外帶,因為外帶的碗...份量怎麼看都比內用來的少,價錢不變 = =,食用時的心情會受影響XD。



  這間店有趣的是他們家的芋圓,不像一般店面那種紫色一球圓圓的,莊記的芋圓,是脆圓,有片狀、小方塊狀,白白透明的顏色,感覺就沒有添加什麼色素,還不賴。



  跟店家點了之後,他們才將生的脆圓丟下鍋滾煮,因為薄透的關係,很快便可以撈起,將配料擺好後,淋上一點糖水、疊上一些冰,這脆圓不負其名,吃起來脆Q有勁。當天鼻子開始有一點過敏的我,很不要命的吃冰,脆圓的味道就沒有細細的感受一下。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Va Bene

  先是從朋友的版看到相關的優惠訊息,而後又在Food版看到店家放的廣宣,碰巧學校有位荷蘭來的國際學生這兩天要和朋友上台北看一些影展的影片,大家前一天便做邀,一同吃飯去,原先我還擔心吃披薩、義大利麵,會不會讓他們覺得了無新意,後來在聊天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他們也不常吃義式料理,我便寬心許多。

  這位荷蘭的國際學生,姑且稱他做軟絲吧,因為他的英文名的音,念起來實在是很像,哈。一行四人便前仆後繼的到了位於中華開發後面巷子的Va Bene南京店。

  軟絲這個大男孩煞是有趣,在他的家鄉,他唸的是漢語系,因此他中文比起其他國際學生好很多、還算流利,MSN還會type中文呢,不過他的中文還是常常讓我們捧腹大笑,最有趣的是,後來我發現他的中文帶著許多大陸腔跟香港腔,才知道他在家鄉時候的漢語系教授、老師,多是大陸香港來著。

  Va Bene 南京店
  (02)2746-8858
  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123巷2弄9號
  可訂位(逾時不予保留)、不可刷卡、週日公休

##CONTINUE##

  這天是週六,人潮特別多,就定位後,等了一陣子,服務生才來幫我們點單,到上菜之前,也等了好一陣子,一行四人等到肚子都癟了。





  剛上桌的主廚總匯披薩,隨即被掃盤,他們家的披薩皮是薄脆的口感,因為厚度較薄如蘇打餅乾的關係,也比一般美式的披薩來的容易涼掉,即使涼了點也還是好吃,menu上頭寫著料有燻雞、蝦仁、培根、野菇、蕃茄、洋蔥、起司,但我倒不太記得有吃到燻雞,無差,反正挺好吃的,加上一點TABASCO,酸酸辣辣的,很爽快。

  同行的咪咪卻鄙夷的看了在軟絲推薦下而灑上了點TABASCO的我,說:「不要學美國佬把食物都搞成同個味道啦!」



  墨魚義大利麵,剛上桌的時候,大夥兒都傻了一下:「...」原先以為麵體應該就混入了墨魚汁,實際上只有在醬汁的部份,麵體夠彈牙,不過這道剛上桌的樣子,不是很好看。





  奶油白醬焗麵,太乾了,麵體還是維持了一定的Q度,但是整體乾到不配水有點難下嚥,軟絲吃到這麵的時候,打趣的說了一小段荷蘭文,意思是這麵雖Q,但是整體太乾而顯得連醬也過稠,丟到牆上應該會黏住...。



  青醬蝦仁義大利麵,蝦子數量頗多,但卻偏鹹,而小番茄切片的量卻不如店家放在部落格的照片那樣多,寥寥幾片而已。青醬的味道很濃郁,調味也偏鹹



  蕃茄紅醬綜合海鮮義大利麵,配料有兩隻蝦子、淡菜一枚加上幾圈軟絲(還是烏賊?!)。至此我們點了四道義麵,有一點小小的感想:擺盤的部份,可以用一點小技巧,比如說最後再放上幾片小番茄切片,讓整體不要看起來像是大鍋攪拌完就倒扣入盤便上桌,會比較美觀。

  就這幾道義麵來說,我個人覺得蠻有台式義麵的味道,麵體都夠彈牙,很棒,我們都不喜歡吃過軟的麵,而因為未曾嚐過義大利道地的口味,無法比較。一行四人一致覺得,來這裡,其實點披薩就好了,義麵的部份可能是我們沒點到他們拿手的口味,至少這四道,不那麼推薦就是。



  香料蝦仁披薩,蝦仁給的非常大方,加上花椰菜、洋蔥、蕃茄、起司,味道合諧,至於香料...沒吃出什麼名堂,但光看這料的豐富程度,就夠讓人開心的了。





  洋蔥燻雞披薩,只此一道menu標榜有辣的口味,配料很簡單的就是燻雞、野菇、洋蔥,搭上被烤乾的辣椒,有趣的是,吃起來沒有辣的感覺XD。至此已經點了三道披薩,三道都非常美好,除了用料大方,薄脆的餅皮非常對同桌大家的胃口,外賣的美式披薩,通常那皮都厚的不像話,尤其是最邊邊那一圈,我歸類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Va Bene的披薩,不僅樂勝,吃多也不佔胃,多吃上個幾種口味都不是問題。





  最後一道披薩,我們決定點店家引以為豪的獨家口味:花生小豬。花生醬配豬肉?這種組合對於吃過摩斯早餐販賣的培根雞蛋堡、火腿蛋三明治的朋友,應該不算陌生,但是對同行的外國朋友,軟絲,他一聽花生醬配豬肉的時候,睜大他的眼睛,說:「花生醬?你是說那個peanut butter?」他邊笑邊搖搖頭,表示不可置信。



  出乎意料地,有搭!花生醬跟豬肉,還有起司,還不錯~只是花生醬太甜又太多了,少一點、不要那麼甜,會更好。側頭過去問斜對面的軟絲,感想如何,他轉著滴溜溜的藍眼珠,思考了一下:「還可以吃,只是我還是不大習慣」接著他又拿了下一片XD。



  最後其實還點了一道羅馬風味蕃茄小羊燉飯,沒圖,不過感想就跟最初那幾道義麵一樣,嗯,就是這樣囉~這樣子吃下來,優惠價格的狀況下,很是划算。

  不過有些地方還是免不了碎嘴一下:出餐的速度實在是慢到一個極致,或許是因為週末,好,這些都算了,但是有幾次出菜,都是久久的然後一次就把桌子給擺滿;服務生人手明顯不足,要加點的時候,經常等不到人來。

  最後比較讓我們感冒的是,用餐時間到一點半,一點四十五分為最後點單時刻,其實早在一點十五的時候我們便招手請服務生來做最後加點,但是一直到三十分他才來,點完後服務生與我們卻認為最後點單,然後他就去忙了。大概四十五分,另位服務生來告知用餐時間到兩點,但因為餐還沒上,他們會讓我們用餐到最多兩點半。

  這種吃飯時限,其實是很趕的,不過也想到他們需要休息,就不想發作。等餐都上了,也一點五十分,吃著吃著,到了兩點十分,還剩一些少少的,想說休息個五分鐘再吃,反正也還沒到兩點半,中間他們的工作人員只要跟我們對到眼神,就會一直重複著他們要休息了云云。

  我冷哼了一聲:「你們準時出菜,我們就會準時吃完。」真不知道他們一直重複要休息了是什麼意思,客人不會刻意想耽誤你們的休息時間好唄。

  披薩是不錯的,義麵、燉飯、焗烤的部份見仁見智,至少我們沒那麼喜歡,而這次吃到飽的優惠價格,以餐點的水準來說,很不錯。至於出菜速度跟小毛病,會讓用餐的進行不甚愉悅,美中不足。

  建議考慮要前去用餐的人,最好是挑平常天,吃起來會比較開心。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今天,我二十二歲

  又到了每年總要來一次的例行公事。

  十六七歲的時候,我總覺得人生到了二十五歲就該結束,因為人會老、皮會皺,喔,我最討厭這樣,為什麼不能讓一個人漂漂亮亮的結束這一生?曾經看過用生物學的觀點來解釋這件事,很有趣,但也有點討人厭。

  今天,我二十二歲,去年的這時候,我覺得可以多活一點,大概是可以接受到三十歲左右,這次就還好,本來想倒退走,減個兩年變二十八,但這話要一說出來,馬上召來幾位密友亂拳毆打:哪有越活越回去的道理!好,那今年我就加個兩歲,目前覺得可以活到三十二,就是人生的盡頭。

##CONTINUE##
  在過去這一年間,大概是我活到現在,最動盪不安的一年,不論是學業、心理,多方面都不得不面對、意識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很多問題還是懸著的,像是出國,現在也只是在積極準備,不管怎麼評估,順利的話,到了要出去的時候也要五年左右,我祈禱自己在這中間,信念不會因此動搖,對出國唸書、探索自我,能保有與現在同等的迫切渴望。

  心理層面,呵,這我保留,這個部分我只有跟七,要好的朋友兼學長,會討論,那帶給我最大陰影的因素,讓我的狀況時好時壞,目前我只能將之控制到一個底線以下,那情緒不要溢出來我就很偷笑了。

  我看有人等的不耐煩了(笑),應該,應該啦,我自以為這麼些年,即使blog搬來搬去,仍然有固定的朋友在收看,感謝你們的支持,又是一年。今年沒有例外:

         I'm coming out.

  *-.,☆_,.-****ˋ( ̄▽ ̄)ˊ****-.,_☆,.-*

  應該連續三年了吧?每年都這麼做的原因就有點像是吃完飯要洗手那樣,像是一種儀式,咪咪問我,為什麼是像吃完飯後洗手,不是上完廁所後洗手,當時我答不出個所以然,現在我明白為什麼會下意識的用飯後洗手做比喻:非必要,但習慣成自然。

  對於自己的性向認同,其實一直都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既沒有矛盾過,也沒有痛苦掙扎過,因為我知道,對我來說,麻煩的不會是自我認同,而是所有與主流相異的團體們有的共同問題:「如何讓別人真的懂,我們與你們,其實並無分別。」

  在二十二歲的今天,胸無大志,但不免俗的許幾個願:

  消除無知

  不再害怕"恐懼"本身

  Keep fit

  最後,莫忘初衷

  [延伸] 迴紋針@Christabelle的藝想世界:
     「需要」作為消費的依據,還有莫忘什麼「初衷」?
  見最後一段,倒數第五行起:「莫忘初衷」...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近況

  開學第三週,現在原本應該要在補習班上課的,但是鬧鐘沒響,我睡過頭了...只好過幾天等補課影帶處理好了再去補課。王靖老師的閱讀課,竟然會因為睡過頭這種鳥斃了的理由無法去上現場,這絕對是我補習至今最蠢的事情!算了,反正木已成舟,多談無益。

  課表大致都塵埃落定,幾乎每天早上,我都要去學校上賴教授的課,西洋經濟史、西洋經濟思想史,兩門課交替著上。我個人比較喜歡後者,前者是屬於比較各別的狀況、事件討論,趣味性很高,不過互相之間的關連性較低,而思想史,就像是在導覽地圖一樣,從頭走到尾,比較有連續性。

##CONTINUE##
  開學兩週,有時在路上碰見同屆的系上同學,因為大家安排的課都不同,所以甚少一起上課,當被問起修了什麼課,而我回答賴教授的課時,多人臉上難掩不以為然,接著他們滔滔絮絮,不停著說著他們選了數理統計、高等微積分、衍生性金融商品blablabla等聽起來高深艱難、對以後很有幫助的課程。

  我總是漠然地聽著這一切,卻絲毫不動搖自己選擇賴教授時的信念:消除無知,單純的追求一種了解、知識,伴隨著一點哲理。

  我不與他們爭辯,因為每個都有追求自己目標的權利,但對於那些藉輕視他人來反襯自己有多高明者,我向來是不屑一顧。只有在當某位交情真的不錯的朋友,企圖說服我他那樣的選擇較好、而我這種選擇較差的時候,我才忍不住問了他幾個問題,很顯然的,他答不出來、他愣在當下。

  不是什麼尖銳的問題,只是很實在的對他的說法提出了一點點疑問,並直指其矛盾、無謂之處。這種能力不用上賴教授的課,我也早就已經具備,不過上了課之後,能力有往上提升的傾向XD。

  最近在個版,討論起一些事情,對我跟我週遭的朋友來說,BBS的方便性高很多,因為我們討論的事情,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分明,BBS則提供了一個簡易的平台,發表的東西也較完整。不過對於想參一咖的新朋友來說,進入障礙的確是有一點...請自己跨過去吧~